21世纪人类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的完美结合,其中,在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对人类的健康起主导作用。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注重维护自己健康的心理。一、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自我认识肤浅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自悲自怜者在竞争中的多次失败中,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因此,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焦虑增剧,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表现自己。因此,故作怪状,破罐破摔,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反抗社会,害人害己。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实是一种极度自卑之人,他们所持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自己纳喊着“我知道一切”。可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结果是欺人一时,害己一世。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从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列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他们能接受现实的自我,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不随意的退却,不作自不量力的事,认为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是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于是他们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结果,能发挥最大的潜力,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焦虑,使人心安理得,获得健康。二、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者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他们能尽最大的能力,努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若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现而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任他人去说”的精神,做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若常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便会失去自主性,焦虑也由此产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朋友忠告。若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心理医生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与别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谈、举止、嗜好、服饰等,总是与人差别太大,与现实格格不入,就很难得到心理健康。三、 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人是群居的动物,与人群一起不仅可得到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我们的苦、乐和能力得到渲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人生是美好的,与人相处有利于心理健康,但不要天真地认为我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我。我们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请你体会郑板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宽大胸怀,这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四、 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工作能表现个人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地位,从而达到心理健康。当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忙碌而机械,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休闲时间,使休闲日更为丰富多彩,真正成为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增长知识,获得健康的时机。 上面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作参考,因为,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依靠自己。 |